咨询电话
13429811266
首位华裔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自2001年起受邀为诺贝尔化学奖推荐人;1992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居里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比利时那慕尔大学和美国CATALYTICA进行博士后和材料研发研究。于1995年9月在比利时那慕尔大学任职并创建了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为终身教授;2006年创建了纳米化学中心。自 1998年起先后担任那慕尔大学化学系常务副主任、主任,比利时皇家化学会那慕尔学会主席;现任比利时法语高级研究生院院长和比利时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委员五位委员之一,比利时华人学者化学学会主席和材料学会主席。2007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007年为中国国家创新引智的“111”计划资深海外专家。2009年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受聘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如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法国国立圣艾蒂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化物所和吉林大学等;担任欧盟、北约和比利时联邦政府、国家科学基金委、法语区及瓦隆大区政府等30多个科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获得了多项奖励,例如1992年中国石化发明一等奖;1994年中国优秀专利奖;2007年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最高科学奖项Adolphe Wetrems奖;2011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创新材料与合成杰出贡献奖。
他是无机材料、分子筛与催化以及生命材料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当前为世界分子筛协会和世界介孔材料协会双理事,同时也是多种国际期刊如《Nano》、《Nanopages》等杂志编辑及顾问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多次担任世界性大型会议组委会主席和会议主席,并超过40次受邀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等。发表科学论文340余篇,主编1部国际专著和3部国际期刊专辑,20余次受邀为国际著名杂志及其它期刊与专著撰写综述性文章和学术评论,如《Chem. Soc. Rev.》、《Angew. Chem. Int. Ed 》和《Adv. Mater.》等。科研成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吸附、能源环境以及纳米技术,代表性科学贡献如下:
第一,分子筛识别效应的重要发现。在一系列12员环分子筛的苯吸附研究中第一次揭示了分子筛具有类酶性质的分子识别效应,和分子筛领域的“择形效应”和“限域效应”并称为分子筛领域的三大效应。这一重大发现对理解分子筛在催化,吸附,分离等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设计的科学依据,特别是促进了碱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第二,等级结构多孔材料领域的开创。等级孔结构自生现象的发现以及机理和应用的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被评价为“在一个急速发展和引人瞩目的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这一研究为工业上非常复杂的等级孔材料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极其简单和高水平的制备方法,等级科学概念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将标志着一个活跃领域的兴起。
第三,生命材料和概念的开创。利用无机复合材料固载功能生物体,从而实现他早年的预言:生命材料可以“像大自然一样工作,像大自然一样生长,像大自然一样运行”。该项研究在保持细胞活性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生命复合材料这一重要创新成果为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提供一个理想的科学构想。